《中国电子报》中创软件锻造一个成熟的智力支撑体系

(2005-11-01)
 

  10月28日,对中创软件和中国软件学术界来说,都像是一个隆重的节日,中创软件基金颁奖仪式和十年学术报告会在北京举行,齐聚了中国软件界大批顶级人士:计算机软件的科学家、各届中创软件基金获奖者(如今已是国家“863”、“973”等项目的学科带头人)、软件学术界新锐人物。在专家与软件精英们讨论中国最前沿的软件技术趋势之时,另外一个问题值得思考:中国软件企业的智力支撑体系如何锻造?

  软件是一个地道的智力产业,创新是软件企业生存的根本,而每一个软件企业是如何保持自己永续创新的竞争力的?中国目前成长起来的各家知名软件企业使用的方法各不相同。但大多都走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利用高校资源建立自己长线的基础科学研究,利用自己的研发机构找到基础科学与自己的产品最好的切入点做短线开发工作,长线与短线相结合保证企业的永续竞争力。

  中国的几大软件企业都与大学院校有着天然的关联,北大青鸟与东软都来自校园。那么像中创一类离校园相对远的那些企业又如何来建立自己的软件创新能力?

  中创有一个很好的架构,其一,十年前他们就开始在中国设立一个中创软件基金,评选最具开拓性的软件人才,这个奖项不带任何企业色彩,偏重基础理论。目前已经成为科技部认定的唯一专门面向计算机软件领域的科技奖项。因为不带任何企业评选色彩使得它具有广泛的公正性,支持软件基础学科的研究,为中创赢得了最广泛的人气,

  中创软件副董事长程建平认为,基金为中创带来的是人脉的积累。其二,与各个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借各个高校的力量来为自己做研发,目前中创已与国防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十多所高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每个联合实验室有不同的主攻方向,研究的课题与中创和市场的关系息息相关,中创每年的研发投入为600万元到1000万元,其中的2/3投入各个联合实验室,从这个投资比例可以看出,联合实验室在中创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链条上是重要的环节。其三,是中创自己的研发机构,研发将直接与中创产品发生关系。

  在这个创新链条上,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很准确的定位。中创软件董事长景新海认为,无论是IBM、微软还是其他软件巨头,他们都有很好的研发架构。比如微软,在从事基础研究方面有微软研究院,从事相对中期目标的有微软工程研究院,还有直接与产品挂钩的微软研发中心。只有清晰的定位,才能够保证每一个链条上所起的作用实施到位。

  景新海强调,中创基金需要确立的是公正性,中创每年都有不少软件人才申报这个奖,但是专家组成的评委会从来没有因为他们来自中创而降低评选标准,到目前已经经历了十年,没有一个获奖人来自中创,原因是因为这个奖项偏于理论,而中创的许多创新更多是产品层面的。

  除了拥有完整的产学研链条,中创也是目前国内软件企业中引进项目管理最早的软件企业,作为今年国际项目管理奖的入围企业,景新海即将要代表中创起程去印度参加国际项目管理大会。

  景新海说,只有把企业的每一个部分定位好,让他们变成习惯,变成机制,才能让一个企业和谐地运转下去,永远保持创新活力。

 
 
   Copyright © 2005 中创软件基金评审委员会